安徽农学通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路上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70年了,我陪伴共和国走过了50多年。在这50多年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一切,并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参与了其中,深感无比幸运。

作为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我,既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物质匮乏的贫穷岁月,又在青春年少之时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飞跃发展的美好时光,感受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完整的三个阶段。

虽然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祖国目不暇接、难以描绘的巨大变化,但是感受最深的还是路上的变迁。

我的家乡是一个很有名的贫困县,说她有名主要是因为那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我家对面很早就有一条沙土公路,据说是当年部队进山,为了车辆拉大炮而修建的。从童年到青年到现在,我从这条路走到县城读书,又走到省城安家、工作。这一路的变迁,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从我家到沙河中学,有十多里的路程,我和二哥每个星期天下午到学校上学,周六上午放学才回家,中间一直住校。每次上学和放学,我们都要顺着这条公路来回走。那时候路上没有什么汽车,甚至连自行车都很少,偶尔听到的车辆声就是手扶拖拉机的声音。拖拉机的声音很大,老远就能听见。只要远远听到拖拉机的声音,我和二哥就会立刻做好准备,或往陡坡的地方跑,或赶紧把书包等其它物品挎在肩上——因为我们要准备扒拖拉机了。拖拉机后面一般都有一个比较大的车厢,每到上陡坡的时候,速度都很慢,那就是我们扒车的最佳时机。我们扒上车以后,有时候拖拉机手会赶我们下车,有时候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如果拖拉机坐的人多了,到了坡特别陡时,就会上不动,前面的车轮还容易趴坑,这时候我们会跳下车帮忙推车,把车推上坡顶还得赶紧再跳上去。只要有一次这样的乘车经历,我和二哥就会非常兴奋,觉得很有成就感。

后来,我和二哥同时来到县城梅山上学,我在师范学校读书,二哥在金寨一中上学。我们需要走更远的路去乘客车。起大早去赶车,摸黑往家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有一年放寒假,正好赶上下大雪,客车停运,我们好几个小伙伴从梅山水库乘船往家赶。因为下船的地方离家很远,我们几个十多岁的小伙伴,就踏雪行走,走到半夜也没能走到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家。由于厚厚的雪把道路和地面覆盖了,晚上有时候看不清路的边缘,好几次都有人掉到路边的深沟里去了。终于,我们走到了其中一个小伙伴的亲戚家了。我们敲开门后,那家人非常吃惊,觉得我们真是太可怜了。于是赶紧给我们做了吃的,还给我们打了地铺,让我们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又继续赶路。

在金寨做了好几年的老师后,1991年我调到了合肥工作。那时候从合肥到金寨每天只有一两班客车,春节回家又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路上的艰辛更是一言难尽。有一年,我们一家三口乘坐的那辆客车足足挤进了七八十人,我们没能买到座位票,只有站着。孩子很小,需要我抱着。我爱人要提着大大小小的包,还有一个拉杆箱没地方放。车上有一个认识的在安徽大学读书的小老乡主动帮我们把箱子扛在肩上,这一扛就扛了五六个小时,到梅山时,小伙子已经站不住了。至今我每次见到那位也在合肥工作的老乡,心里面都充满无比的愧疚和感谢。

春节后回合肥,我们又要在小时候上学的公路边等车。我家和公路隔着一条河,母亲每次送我们到河边,我们都坚决不让她过河。但是无论你怎么劝说,她都不会回去,而是站在河边一直看着我们。我们在路上有时要等很长时间才会有车来,无论时间多长,母亲一定要等到我们上了车,车驶离了她的视线,她才会转身回去。

伴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当年我家对面的那条公路早已修成宽阔的水泥路,我家也早已经从那里搬到了梅山。如今,我回家的路变得既平平坦坦,又有多种选择。我可以自己开车,也可以乘坐动车高铁,当然还可以乘坐长途客车,而现在的客车每半个小时就有一班,车上也不准任何人超载加人。无论选择哪种交通方式,其方便快捷舒适的程度都让我感觉像做梦一样。我经常思考,为什么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就让我回家的路途变得如此简单?后来我明白了,那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国家民族复兴的路与百姓奋斗圆梦的路完美结合,才使经济社会发展得如此迅猛。不光是我感觉像做梦一样,很多人也会跟我一样感觉像做梦,全世界都感觉中国的发展跟梦幻一样。百姓的梦汇聚在一起就变成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