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的岁月
70年的风雨征程,带来了祖国繁荣强大,如同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们在不同岗位、不同地方,书写青春年华,放飞梦想。
我从军营到从事新闻工作,如今已有26个年头了。每每回忆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那些一串串走过来的足迹,内心难以平静。
记得,1997年3月,我作为摄影记者,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安徽团的新闻报道工作。那次的人代会,我先于代表到达北京,着手策划人代会前的报道。在与全国人大代表陈荣珍充分沟通后,3月1日,我和一帮记者在机场接到了他。一见面,陈荣珍就说:“小张,我们现在不去宾馆了,直接去荣事达专卖店以及其它几个商场看看。”之后,我们到了翠微大厦、西单商场、荣事达专卖店。在商场,陈代表仔细了解荣事达产品在北京的销售以及售后情况,并随机抽问消费者对荣事达产品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文字记者一边录音一边记录,我就不停地按动快门。那时,没有数码,我们用的都是胶片。在随陈代表去了几个地方后,已是下午了,我马不停蹄地赶到冲印店把照片洗出来,而后又匆匆忙忙赶到安徽大厦。由于饥饿以及过度劳累,我没有看清安徽大厦的门窗玻璃,一头撞了上去,额头撞破了,眼镜片也撞碎了。尽管如此,年轻人的那种干劲丝毫不减,我又联系上回合肥的同志,把照片送到机场,连夜带回合肥。
第二天,我拍摄的陈荣珍代表会前履职的照片刊登在 《安徽日报》《人民民主报》上,新华社也转载了我的照片。我深深感到,这种累是快乐的,是值得的。
往后的20多年间,我11次参加全国人代会安徽团的新闻报道工作。前3次会议,我拍了150多卷胶卷,留下了5400幅底片。后8次会议,用的是数码相机,我一共拍摄了800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是我对新闻工作的忠诚,也是我青春年华的见证。
除在北京参加人代会的报道工作之外,20多年来我用镜头记录拍摄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等领导来皖执法检查调研共115次,还拍摄采访了北京、香港及全国各地考察团、代表团到安徽调研、考察,走遍大江南北,淮河两岸。
记得,香港特别行政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8人为了履行职责,真正到基层去,到人民中去,听民声、察民情,为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各项报告和提出议案、建议作准备,于2006年7月21日至28日来我省视察。在安徽期间,代表们进院所、到车间、走乡村、入农家,视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我作为省人大机关安排的随行摄影记者,用相机一一记录下他们的行程。按要求,代表们离开安徽前,我们要为每位代表做一本相册,让他们带回香港,做个纪念。那时没有数码,我白天拍摄,晚上回到住地找冲印店洗印照片,然后再交给同行的美术编辑做相册。就这样,我用相机记录了他们在安徽的8天时光。当我们把这些相册一一送到代表的手上时,他们非常惊讶,想不到我们这么快就把相册做了出来。
一个多月后,我收到了一封来自香港的信。我拆开一看,这封信是在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刘柔芬写给我的。她在信中这样写到:……你拍的照片,你们做的相册,我和家人越看越高兴。它让我清晰地回忆起在皖的时光,谢谢你的辛苦劳作,我会把它永远珍藏……
看着她的来信,我也挺感动的。2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珍藏着这封信。这是代表对我们辛勤工作的感谢,这更是新闻工作者价值的体现。
26年,弹指一挥间。我作为摄影记者,获得过全国人大新闻奖2次,获得过安徽新闻奖1次,获得过安徽人大新闻奖6次。有时,我会在书房翻翻它们,透过墨香,回忆一件件还在眼前的事情,回忆令我难舍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