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选修课课程考核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指出:“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激励学生自发学习的作用,同时能够让教师正确评价的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近些年,由于农学专业面临的持续性招生困难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明显下降,在面对选修课时表现尤为突出。在农学专业选修课修读过程中,学生选课功利性强,缺乏自我负责的态度,出勤率低,课堂纪律差,“选而不修”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高校农学专业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等问题。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的适用的课程考核新模式,将考核内容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农学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工程教育在认证过程中发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运用反向设计理念,通过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重构课程考核体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协调能力培养的目标,注重教学成果的产出,强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教学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更新,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实践正趋近成熟,促使教学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教学和实时过程性评价成为可能。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在推动教学创新与改革。
因此,本文借鉴工程教育理念,在三门农学专业选修课考核模式改革中探索了在农学专业选修课课程考核中实行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农学专业选修课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现有课程考核模式及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参与项目的“动物学导论”“动物营养与免疫”“动物环境卫生学”“水产养殖概论”等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讲授以理论知识为主。因此,课程考核也以理论考查为主,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比例分30%和70%和20%和80%两种。平时成绩以课后作业为主,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和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题型基本为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忽视平时的阅读、思考、总结,考前集中背诵复习或突击写论文,整个课程考核过程存在轻过程重结果,轻能力重知识,轻实践重理论等问题突出,课堂沉闷,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思路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委托清华大学CCSS项目组对专业进行的学情调查报告显示,综合指标分析认为,学校动物科学专业“学业挑战度”“生师互动”“主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教师反馈”“激发学习兴趣”得分均较高,反映了专业教学中课程要求标准较高,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强,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课外拓展学习”“多元化测评”“跨文化学习”“在线学习”偏低,说明学生课外学习略有不足,教师积极运用互联网辅助学习不足,课程采用多元化考核形式不足,需要加强互联网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原有的单一考核模式,采取多元化的灵活考核模式。
根据学情调查结果,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以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为抓手,重点关注如何通过调整课程考核模式,促进学生课外拓展学习和在线学习,并通过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测评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推动学生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思路如下。
(一)重设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作为决定课程考核模式的重要指挥棒,对课程考核模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进行课程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考核新模式的建立无从谈起。因此,根据OBE教育理念,将培养方案中课程对应毕业要求的指标点,按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将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明确课程要达到的可量化的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