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通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农学典籍译介梳理与简析

孔令翠,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电子邮箱

刘芹利,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电子邮箱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农学典籍。所谓农学典籍一般指清末以前历朝有关农业的重要文献和书籍。

中国农学典籍在过去被称为“农家书” “农事书”或“农学书”,或干脆称为“农书”(闫畅、 王银泉2019:50)。根据2002 年出版的《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国的农学典籍达17 类3705 条。另据张芳、王思明等编著《中国农业古籍目录》(2011),流传下来的农学典籍仅存43本(闫畅等2017:132)。由任继愈编著,2015年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收录了先秦至1840年前具有代表性的541部中国古代科技典籍,其中农学43 部,与《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一致。这些尚存的农学典籍既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对外译介的宝贵财富。

然而在当下的典籍译介热潮中,农学典籍译介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尽管其译介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许明武和王烟朦(2017)统计,目前仅有七部农学典籍及其11个英译本,就连五大农书(指《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也有人认为是前面不包括《陈敷农书》的四大农书,都还没有完全译介出去。除了这些公认的农书外,《天工开物》《梦溪笔谈》《茶经》《续茶经》《授时通考》等也包含有农学的内容,故本文也视其为农学典籍。

在已经译介的农学典籍中他语种全译本很少(许明武、王烟朦 2017:98)。现有的译本总体来看是节译、编译居多,故本文用“译介”一词统揽。在国家高度重视典籍外译并相继推出《大中华文库》和“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以后,农学典籍全译本有所增加,近年来相继有姜欣和姜怡英译《茶经》和《续茶经》,王宏英译《梦溪笔谈》,王义静等英译《天工开物》,但总体上译介数量明显不足,且在语种上仅限于英语,其他语种仍然不理想。这与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农学典籍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不利于中国文化全面走出去。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八个部分对中国农学典籍译介历史展开梳理,总结取得的成就,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未来的农学典籍外译与研究提出建议,培育新的典籍翻译和研究方向。

1.《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为西汉晚期农官氾胜之著,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农书。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学者致力于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整理、研究中国农业典籍。1956年,著名农史学家石声汉出版《〈氾胜之书〉今释》一书,并于1959年完成对此书的英译,译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后还在国外再版发行。

石声汉的英译特色比较鲜明。他古汉语好,能够准确理解原著内容,本人又是农学家,在西方接受过现代植物生理学的教育,掌握了不少现代农学知识,能够用现代农学知识去认识和解释中国古代农学典籍,又能够用较为地道、准确的英文去表达。所以,他在翻译前就对《氾胜之书》作了非常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然后写出《氾胜之书今释》,再后根据自己的著作自译成英文。《〈氾胜之书〉今释》英译本是专家型翻译家的译作,值得深入研究。

李约瑟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时在很多地方都参考了石声汉的译作。1985年,日本学者岗岛秀夫和志田容子将ON “FAN SHENG-CHIH SHU”转译成日文版,题目为《氾勝之書:中国最古の農書》,还在译本中附录了中文原文和英文译文。这些译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国《汜胜之书》在海外的影响。

由于《氾胜之书》在宋朝已经佚失,现在残存的只是清朝以来多位学者对其的辑佚本,所以要实现原书的全译已无可能。但我们可以根据辑佚本译介。

2.《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末年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全书共92章11万字,论及各种谷物栽培、农具、农作物及食品加工、蔬菜等方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农学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早在18世纪,由金济时执笔,在巴黎出版的《北京耶稣会士关于中国人历史、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纪要》(简称《中国纪要》)的一篇题为《中国的绵羊》的文章介绍了《齐民要术》中的养羊技术,后由法国汉学家兼农业专家西蒙于1864年重新加注并摘要重刊于巴黎《风土适应能力学会学报》上(潘吉星 1992:193)。虽然部分内容早就已被翻译成法文,但国内外对其译介始终停滞不前。石声汉在校注《齐民要术》一书后撰写了论文《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知识》,后来应国内外学者的要求,将该文译成了英文APreliminarySurveyoftheBook:CHIMINYAOSHU,简要介绍了《齐民要术》原著的梗概知识,1958 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于石声汉先生1971 年与世长辞,未能完成《齐民要术》的全译本愿望,直到今天这部重要的农学典籍还没有完整的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