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通蔡少天:“不是只有学渣才去当演员”|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学通人”
这是学通社2020年的第28篇新闻
由西城分社轮值出品
“当我看着聚光灯下、舞台中央呈现的丁达尔效应,一种莫名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2010年,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地理专业的第25届学通社社员蔡少天出于兴趣报名了学校开设的导演选修课。选修课的第一天,他提前二十分钟到了教室,意外地被那空无一人的舞台和一道自上而下投射的光线打动了——蔡少天说,他在那一刻,体会到了一种叫做“当众孤独”的感觉。
注定要为浪漫而活的人
去年夏天,蔡少天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奥运会是刻在每个90后北京孩子青春里的记忆,他中学时代最为难忘的经历多多少少都和奥运相关:奥运开幕式上,海水透过LED屏在鸟巢四周温柔环绕着,“鲸鱼”在头顶“游”过,这种独特视觉体验让少年蔡少天为之着迷,“那种将极富美感的艺术画面同观众连结在一起的奇妙体验,让我感觉到了释放,仿佛我这十几年的努力都在艺术上找到了一个倾泻的出口。”
时隔多年,蔡少天仍能用丰富且具体的语言描述清他心底那颗对艺术和戏剧热爱的种子,是如何悄然生根发芽的。
接受采访时的蔡少天
在北京的高中毕业后,蔡少天以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开始赴美留学。受家庭影响,家人都在中科院从事地理研究的蔡少天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学习地理的道路,而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没有那节让他感受到“当众孤独”和对舞台向往的选修课,他是否还会选择放弃自己所擅长的、有着深厚人脉资源且半只脚已经踏进去了的地理研究领域,而做出当演员这样冒险的决定呢?
表演之外的月亮与六便士
选修课上的那束光不只撒在了舞台上,更照进了蔡少天的心里,促使他心中有关表演的萌芽迅速长大。
当时蔡少天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人类知道明天是最后一天,人们会干什么?”他想了很久:“是讲自己的故事。”
于是,在大三那年,蔡少天正式转入了戏剧专业,决定让爱好变成事业。
可能很多人都存在着这样的刻板印象:“出国留学的大多是富二代,留学搞艺术的更是土豪。”而蔡少天说这是误解,因为他不是富二代,也并非因为一时兴起而学表演。
在他23岁那年,接到了第一部戏—《110华氏度下的阴凉》——虽然在表演的起步阶段,蔡少天只能出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但他仍希望这些角色能因为他的出演而变得更有意义。
他扮演“红衣男子”时,便不满足于草草背完只有寥寥几句的台词,而是试着去对他扮演的形象产生更丰富、立体的解读,从而让形象更加鲜活,比如:这个角色为什么穿着红色的衣服?
演出戏剧时的蔡少天
蔡少天在美国过过一段很拮据的日子,那段时间他常要去一个离住所很远的地方排练。一天晚上排练结束,蔡少天发现自己的车坏了,而公交车末班的时间也已经过了,无奈之下,他只得买了一个帐篷,将就睡在了附近的公园里。
蔡少天在美国时常要去不同的剧团面试——直到23岁,他只有过一次戏剧演出经历,而与他同台竞争的面试者中不乏比他起步早、经验丰富的,甚至有美国本地的小演员在7岁时就已有7次商演的经验了。
这时,蔡少天更清晰地认识到:戏剧表演这项技能所需要的韧性远远高于他之前所认为的,“只有真正的把戏剧当作我一生所要去追求的事情,我才能有足够实力与他人竞争”。
成为中国戏剧留学生协会会长
在国外学习戏剧期间,蔡少天偶尔会感到孤独,秉着想要看看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同他一样、在异国学习戏剧的中国学生的心态,他和相熟的几个戏剧留学生建了一个微信群,用于把身边的戏剧留学生集结起来。
一段时间后,陆陆续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戏剧留学生加入到了他们的群里,互相学习交流、共享资源,至今已形成了六百人规模的大型交流群。
作为这个群的主要发起者,蔡少天依据这个群聊在纽约注册了中国戏剧留学生协会,并组建了理事会。疫情期间,中国戏剧留学生协会还举办了首届国际戏剧云端交流会,会以线上交流的方式与有意向戏剧留学的国内高中生们分享他们在海外学习戏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