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否对整个卫生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影响颇大[1]。本研究主要通过洛伦兹曲线图和基尼系数,从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两个维度来比较分析《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护理发展规划》)实施前后的2011和2017年安徽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和公平性,参照国家发布的规划性文件和其他相关文献,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评价安徽省关于国家护理相关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以期为相关部门提高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提供决策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由于政策发布后的成效显现有一定滞后性,本研究选择《护理发展规划》开始实施的2011年和规划实施完成后两年的2017年为时间点,并以这两年安徽省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查阅《安徽省统计年鉴》(2012年版和2018年版)获取安徽省2011年和2017年各市的人口数等基本情况和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数据资料;其他部分资料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版和2018年版)、《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年版和2018年版)及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1.2 研究方法
对安徽省各市常住人口和面积维度的单位护理人力资源拥有量从小到大排序,将计算所得相对应的累积百分比作为X轴,并以注册护士累积百分比为Y轴,分别绘出安徽省2011年和2017年护理人力资源按以上两种方式配置的洛伦兹曲线图。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计算相应基尼系数,并参照通用公平性标准进行研究,小于0.2说明绝对平均,之后每增加0.1则公平性降低一个层次,大于0.6说明差距悬殊[2-3]。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合并清洗,对安徽省2011年和2017年各市的注册护士数、单位护理资源拥有量、注册护士总数在卫生技术人员中的百分比、医护比和床护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安徽省各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安徽省总面积为.8平方千米,辖区内共有合肥(省会)、淮北等16个地级市。2011年全省注册护士人,到2017年已增长至人。省内各地级市的注册护士数、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以及每平方千米拥有注册护士数差别较大,最高值可达最低值的2.5-8.7倍。2011年合肥市注册护士数最多(人),铜陵市最少(1941人);但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最多的为铜陵市(2.65人),最少的为亳州市(0.76);淮北市(1.79人)每平方千米拥有注册护士数最多,池州市最少(0.26人)。2017年注册护士数最多的依然是合肥市(人),池州市最少(3133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最多的为合肥市(3.40人),最少的依旧为亳州市(1.37);合肥市每平方千米拥有注册护士数最多(2.37人),池州市仍最少(0.38人)。此外,2011年和2017年各市注册护士数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床位数的比例也有一定差距,其中2011年淮北市的医护比最高(1∶1.16),宿州市最低(1∶0.78);2017年蚌埠市最高(1∶1.32),六安市最低(1∶0.86)。见表1。
2.2 护理人力资源总体配置比较
2017年全国有注册护士380万人,《护理发展规划》中所提及目标(286万人)已于2014年完成(达到300万人)。从单位人口护理资源拥有量来看,安徽省从2011年的1.42人增长到2017年的2.21人,虽已达到上述规划中提出的2015年达2.07人的要求,但离同时期全国水平(2.53人)有一定差距。在单位面积护理资源拥有量方面,安徽省的每平方千米注册护士数从2011年的0.61人增长到2017年的0.99人,且均超过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近2倍。从注册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重来看,安徽省从2011年占比38.81%增加到2017年的44.07%,增加幅度不大,但均高于同时期全国平均占比情况,然而离原卫生部发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护士总数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占比≥50%)。在床护比指标上,安徽省2011年(1∶0.42)和2017年(1∶0.45)均低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不大,且均已达到国家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对医院设定的标准(1∶0.4)。此外,安徽省2011年的医护比为1∶1.00,到2017年增长为1∶1.14,均已达到《护理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1∶1-1∶1.2),医护人员比例倒置情况出现改善,但仍需以综合医院1∶2的医护比配置为标准持续提升。见表1。
2.3 护理人力资源状况配置公平性比较
安徽省2011年护理资源的人口基尼系数为0.211,2017年为0.150,均小于0.3,说明安徽省的单位人口护理资源的配置比较公平,且2017年的基尼系数低于0.2,与绝对公平线的重合度更高,护理人员配置处于相对合理状态,见图1。